2014年6月5日星期四

馬新高鐵的原倡導者-楊忠禮機構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    全長2.4公里的機場快鐵延伸至KLIA2工程將是楊忠禮機構未來盈利的關鍵催化因素,有望提昇乘客量36%至每日2萬4千人,預見多數的營業額將可轉換為盈利,將對業務帶來顯著的槓桿作用。

“我們預計ERL乘客的增長將為楊忠禮機構帶來每年8千900萬令吉的額外營業額而KLIA和KLIA2的每位乘客5令吉的服務費將帶來更高的營業額。

       楊忠禮機構憑藉ERL(截至2057年)的特許經營權,將可在餘下的合約期限取得每年2%營業額增長目標,而ERL乘客量與KLIA2收費增加將可從2015財政年開始增加額外7千200萬令吉淨利,相等於集團核心淨利的5%

ERL獲利增加,不僅是楊忠禮機構的關鍵盈利催化劑,更將為集團爭取吉隆坡-新加坡高鐵計劃帶來進一步扶持。

楊忠禮機構在2006年開始提出以BOO模式興建馬新高鐵的概念,但與現有政府全力融資和擁有馬新高鐵的概念有點不同,相信若高鐵工程是單一建築合約,將吸引多元海內外公司參與競爭,可是一旦整個工程向BOO靠攏,相信集團將是強而有力的競爭對手,因其ERL資產負債表和營運紀錄表現強勁。

       除馬新高鐵的原倡導者,以及ERL競爭優勢外,ERL還擁有KLIA和吉隆坡中環廣場(KL Sentral)全長57公里的鐵路使用權,儘管僅佔馬新高鐵總里數的17%,但確實整個路程最城市化的地段,替代路線的徵地活動恐需以溢價進行。

       ERL與馬新高鐵相輔相承,但高鐵計劃卻對集團業務起到“牽一髮動全身”的效果,其中建築和洋灰業務將是最大的受惠者。

“若以5年和5%淨賺益計算,我們相信高鐵工程啟動將為集團建築臂膀帶來每年1億令吉淨利。”

同時,楊忠禮集團旗下的WiMax網絡需求也有望隨之上升,該行說,高鐵主要針對商業旅客,90分鐘的路程需要快捷的網絡是非常重要的,以50令吉銜接費和1年1千400萬名旅客計算,將為楊忠禮電訊帶來每年7億令吉收入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